西湖娱乐城,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西湖娱乐城APP,西湖娱乐城网址,西湖娱乐城最新
19-20世纪之交,伴随现代民族国家在东亚的登场,青年这个群体,以及有关青年的话语,被历史地生产出来。中日韩三国历史在20世纪的展开,见证了“青年乃社会变革性的自我”这一概念的扩散、高涨、内部分化以及退潮。比较三国青年主体的形成过程,将有利于重新解读东亚现代性的线索。作为批判地开展东亚历史研究的学者,白永瑞老师还敏锐地把握流行于21世纪初的青年情绪。在东亚的中日韩三国中,青年的流行文化呈现出有差异,同时也有更多相互关联的特点。以历史为镜鉴,以百年为尺度,关注青年的情绪变化,接受青年用新的方式实现自我,并为青年找到出口,应该成为衡量我们未来的指标。
齐泽克有很多雅号,“知识明星”“文化明星”等。他最好的朋友阿兰·巴迪欧质疑他的哲学家身份:“确切地说,齐泽克并不属于哲学领域。”巴迪欧认为,他只是“哲学的读者”(reader ofphilosophy),而非哲学家,因为他对哲学的贡献微不足道,只是提供了研究哲学的一种方法,为了证明是哲学家,于是有了这本《绝对反冲》。4月19日下午,我们将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季广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连庆两位老师,谈谈齐泽克其人、其书、其成长的环境,以及他在大众传播-数字文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栖生存”和“时尚表演”,谈谈这些东西是如何影响他的哲学形态,冲击哲学研究的。
众所周知,《道德经》(又名《老子》)是华夏圣哲老子的思考结晶。然而,由于经文文字简奥,后世的学者尽管一再进行解释,仍然未能穷尽文本自身富有的深邃、悠远、辽阔、精微的意蕴。在《老子智慧八十一讲》中,作者在广泛吸收前人的解经成果的基础上,经由现代科学与哲学知识体系呈现的宇宙和心灵图像的路径,对老子的智慧奥义再次进行了探寻与揭示。那么,作者究竟有怎样的发现与心得?《道德经》何以能成为人类顶级智慧的文字表达?为何说《道德经》有着一再为包括科学家与哲学家、包括你与我在内的芸芸众生面临的真实问题提供恰切的“解决方案”的能力?AI(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道德经?本次讲座,正是一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分享与回答。
在中国第十个航天日到来之际,译林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授罗伯特·普尔撰写,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嫦娥一号和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领衔翻译并作序推荐的著作《地出》。4月20日,吴季将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柏春,以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相聚中关村图书大厦,分享关于人类航天与中国航天的故事,讲述“地出”照片之后,整个人类所达成的全新的宇宙观。
1935年,一位地理学家按照人口密度的格局,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线,把中国分成西半壁和东半壁。这条线,就是“胡焕庸线”(又名“黑河-腾冲线”),由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提出。那么,究竟谁是胡焕庸?胡焕庸是如何在艰难的治学环境下“巧妙”发现这条线的?胡焕庸为中国的地理学作出了哪些贡献?这条线是不是古已有之?这条线对中国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否回答前总理发出的中国之问——如何突破胡焕庸线?外国是否也有胡焕庸线?学习地理学有什么意义?胡焕庸之孙胡复孙将携新书《国情分界线》与中国近代史专家雷颐、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在文华空间一探究竟。
《领读南京》由15位久居南京、跟南京阅读生活紧密相关的代表性人士的口述访谈组成。4月19日下午,对上海和南京这两座江南文化中心城市都颇为熟悉的许金晶,将携新书《领读南京》来到大隐书局,跟同为资深书评人、读书人和写作者的项静、燕舞展开对谈,分享各自多年来阅读、荐书与写作生活中的种种记忆,畅谈在人工智能(AI)越发流行这一新的时代语境下,如何阅读、如何做好“领读者”,以及如何借助于广义上的“阅读”(观看、聆听、行走),深度体味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核。
在历史的长河中,家族史如同一条隐秘的支流,承载着无数个体的命运与记忆。《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是挪威作家西蒙·斯特朗格的力作,灵感就源自作者妻子的家族在“二战”中的真实经历。斯特朗格将家族史编纂进“辞典”,借家族之痛引出犹太人群体的至暗时刻,只为不要忘记。4月19日,值中文简体版出版之际,我们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澎湃新闻资深记者丁雄飞,与本书作者、挪威小说家西蒙·斯特朗格做客建投书局,聆听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探讨“拒绝遗忘”“延迟第二次死亡”的家族史写作对重识当下的重要意义。
“动物”(Animalia)在生物学和哲学中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地球上已知的动物种类约有100多万种。本讲所讨论的“动物”,是被泛化为与人类、植物对立的其他生命形式,在人类社会文化中是以“他者”的角色出现的。所谓“文化动物”的范围很广,或称“形而上的动物”“想象动物”“象征动物”和“神话动物”。明朝与郑和七下西洋直接有关的海上“麒麟贡”约有七次,其中五次出现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两次分别出现在1433和1438年,与下西洋有着紧密的关联。明朝通过“麒麟外交”所履行的一系列邦交礼仪,深化天下意识和华夷观念。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画家》是文艺复兴绘画最权威的鉴定家伯纳德·贝伦森的代表著作,该书曾被列为哈佛大学通识教程,并被美国著名艺术史家约翰-保罗·斯通纳德评为“塑造美术史的十六书”之一。4月20日上午,我们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骁、上海师范大学陈明烨两位学者做客上海图书馆东馆,一起跟大家聊聊怎样欣赏文艺复兴的艺术。作为艺术史研究学者和翻译学者,两位嘉宾也会分享他们眼中的贝伦森及更多关于美术史研究与翻译的感悟。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举世闻名。八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莫高窟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择一事,而终一生。”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为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这场活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将为大家分享敦煌艺术及其敦煌研究院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为大家一一揭晓敦煌的那一锹土背后的故事。
1981年,年仅22岁的意大利青年安德烈·卡瓦祖蒂(老安)首度来华,次年留学复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老安出版了他的首部随笔集《气呼呼的小词典》。无论是摄影、视频还是写下的文字,老安都保持着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松弛、好奇和开放的状态。拒绝规条并死守独立,却在一个被视为相反的国度中如鱼得水达数十年之久。这固然与老安的品性与选择相关,同时也得益于他身处的巨变中的时代与环境……4月20日,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翻译家、作家黄昱宁,播客“咸柠七”主播曹柠,来和老安一起聊聊他“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作品,以及他大半辈子的旁观人生。
武田泰淳(1912-1976),一个与中国渊源深厚的日本现代著名作家,1934年与竹内好等发起成立中国文学研究会,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与译介,抗日战争期间,曾两次来华,在上海待了近两年,回国后发表了上百万字描述中国的作品,是日本战后派代表性作家。徐静波的《困惑与感应: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图像1918-1945》选取了七位在日本国内甚至国际上影响力巨大的近代作家,包括武田泰淳,讲述了他们年轻时期对中国文化的关切、来中国游历的亲身体验、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坛的交往。4月20日,我们邀请徐静波做客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与读者分享这本书,分享武田泰淳的故事。
在算法支配阅读、AI冲击创作的今天,文学如何保持人性的温度?小说家又该如何在技术的浪潮中发出独特的声音?王威廉全新文学随笔集《小说家的声音》,关于一个小说家如何观察与思考这个纷繁巨变的世界,为读者了解当下文学发展状况、思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角度独特的视角与切口,有感性的感悟,亦有理性的分析和探讨。值此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21日,小说家王威廉将来到广州方所,以“技术时代的文学叙事”为题,与读者们进行一场科技与文学的跨界对话。
挪威小说家西蒙·斯特朗格的《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是一部独特的作品:它严格遵循挪威语字母表(A-Å)构建29组叙事单元,每个词条都是微观史切片,讲述一个犹太家族在纳粹暴行下经历的至暗时刻,记忆之痛又如何跨越时空,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与命运。4月20日,我们邀请到西蒙·斯特朗格,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陆大鹏,群岛图书出版人、本书中文版策划彭伦做客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探讨语言与记忆的关系,感受语言的力量,铭记历史,珍视记忆。
当诗人、小说家、旅行文学作家,和一位既写小说又写非虚构的作家,围坐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四位优秀的当代女性作家面对面交流,她们会分享什么感受?4月19日,春风沙龙“春风有信第二季”将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剧场举行。这些有趣的问题,都能在现场找到答案。本次春风沙龙由作家、资深媒体人萧耳主持,与乔叶、梁鸿、欧阳江河、金仁顺、张楚、艾玛、刘子超、杨素秋八位嘉宾围绕“异域与想象”、“平凡与新奇”进行两场对话,共同探讨文学如何书写远方,关照近处。
1981年,年仅22岁的意大利青年安德烈·卡瓦祖蒂(老安)首度来华,次年留学复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老安出版了他的首部随笔集《气呼呼的小词典》。这部作品以词典的形式编排,96则词条,记录了老安大半生的行迹、观察和思考。4月19日,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作家孔亚雷、摄影播客“Photo Reason”主播潘超群,一起来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聊聊文学、聊聊摄影,聊聊老安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旁观人生。
穆旦与杨苡,两个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星空中交相辉映的名字,他们同是五四一代,求学于西南联大,在动荡年代里结为挚友——诗人穆旦以现代主义诗歌开拓汉语疆界,翻译家杨苡以《呼啸山庄》译名蜚声文坛。值此之际,我们特邀《穆旦传》作者邹汉明、《杨苡口述自传》撰写者余斌,一同追溯两位文学故友的生命轨迹与精神共振。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为百年中国留下了哪些珍贵的个体见证?传记写作有何可能与何为?4月18日晚,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回溯百年长河中的野性新生。
@HASHKFK